河北人苗卫芳今年研究生毕业后,没能找到一份理想的“铁饭碗”工作,最终回到村里种地。苗卫芳回乡后,其父苗风山感觉压力巨大,选择了服毒自杀。一些村民以苗卫芳为“反面教材”教育孩子:“看他,这么多年学都白上了,以后不要跟他学。”(10月17日 荆楚网) “研究生种地”本来就已经算是一个新闻,而研究生的老父亲因为自己的儿子研究生毕业却回家务农,备受乡亲们闲言碎语而受不住,吃安眠药自杀,这些新闻元素如果串起来,的确可以成为一个很“新”的新闻了。但在这条新闻的背后,我们依稀又看见“读书无用论”的调调升腾起来你看看,研究生毕业都找不到工作,都得回家务农,六十多岁的老父亲还因此被逼迫的吃药自杀,这分明就是读书无用的最佳注脚,但是事实是否如此呢? 从该新闻报道中我们可以得到很多这名研究生毕业后找不到理想工作的细节原因:首先他已经是大龄研究生了,这一点是明摆着的事实,在当今的竞争社会里,年龄是个双刃剑,如果是跳槽,可能下一个用人单位也就是东家,会因为你的年龄代表着资历而欢迎你,重用你,但如果对于一个刚刚毕业的研究生来说,如果之前没有什么丰富的工作经验,而以40岁“高龄”去应聘一份崭新工作,那可能对研究生本人来说就是一场灾难,试问,哪个单位的部门主管敢用、愿意用一个比自己年岁还大的员工呢,这里面不仅仅是以后的管理问题难以处理,更多的是对引进这样的人才的收益比的考量。 其次是这个叫苗卫芳的大龄研究生的能力确实和一般的研究生相比有欠缺,即使是排除年龄因素,单单就个人的情商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来讲,也是和同龄人有着差距的,这可以通过新闻报道中对他的一些行为细节的描述以及他先后供职的多个单位的同事的反馈来印证,所以即使是他今年刚刚二十来岁的青春年华,恐怕以此性格和做事方式到社会上应聘工作,恐怕也是会折戟而返。 还有一点,就是心态的问题,无论是研究生,还是本科生,或者是专科生,甚至是没有什么学历,在找工作的时候,首先要掂量自己到底是几斤几两,到底掌握了哪些专业技能,现在的用人单位招聘,毕竟还是首先看重你的技能,而不是首先考虑的学历。当然,重视学历的单位也很多,但前提条件是,在能力达到、情商正常的情况下,再来考察学历,如果说连情商都不达标,能力考察又不突出,那么学历再高,恐怕也只能是让别人给点同情分而已,真正录用,恐怕都得掂量掂量。 “读书无用论”某种程度上是一个社会的浮躁风气在校园内的外化表现,但细究起来,却经不起推敲,读书有用无用,还是在于个人的追求和努力,当然也掺杂性格原因的导向作用,但终归有一点我们需要明确,读书不是没用,只是有些人读了书没有正确使用而已。因此,研究生父亲自杀的责任,如果追责,首先应该追究这个大龄研究生的责任,而不是“读书无用”的论调。(王丽) (王丽) |